2007年1月18日

完全是我私人觀點的設計(一)


分類:在base漫談
2007/01/18 00:53
< 這原本是二週前我寫了一點的文章,沒有發表就刪掉了。以下論述純屬tracy個人誠實觀點,無意傷害或扭曲人或事,更不願使任何人喪失動力與希望>

最近在書局或便利商店,發現了許多談設計與創意的雜誌書籍。一些內容、大標題,看得我火冒三丈。

設計與創意這看似同一件事的東西,其實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交集的兩件事。創意是基於每個人的經驗、態度、信仰與學習過程所做出的個人反應與思考,我們不談,只談設計。





14年前我進art center就讀,對我的父親是一場不大不小的衝擊。14年前當你告訴台灣人你讀設計,一般人認為如果不是作廣告的,就是室內設計的。Graphic Design是一個不知道怎麼講清楚的名詞,最接近的東西叫「美工」,Visual Communication更是一個陌生的領域,當其他人開始習慣念咬舌的「視覺傳達設計」後,腦中只浮現窮死的藝術家和「你爸爸真的要養你養很久」的想法。於是,在一個沒有室內設計科系的學校,我父親用了四年: "我女兒主修室內設計" 的介紹詞。

曾幾何時,設計成了台灣的新顯學。Designer 是一個走路有風的名詞,Creative Director更是有個天下無敵的封號: 視覺創意總監。雖然名詞只是名詞,可是當我從showroom接下一個如何幫看起來不怎麼樣的馬桶配一個看起來像是philippe stark台灣親戚設計的洗手台人員名片時,視覺創意總監絕對言過其實。當我們想加入別人的遊戲時,就必須遵照別人的規則。Intern(實習生),assistant designer(設計助理),junior designer (資淺設計師),desinger(設計師),senior designer( 資深設計師),art director(藝術指導),senior art director(資深藝術指導),creative director (視覺創意總監)....每個名稱有每個名稱的經驗資歷、工作範圍,對於公司倫理,對外客戶連絡是基本的尊重。名正則言順。

政府和社會對設計這個東西投注了太多期望,好像所有的產業必須靠設計起死回生似的。那,萬一設計做不到時,怎麼辦? 我看過很多設計救不了產業的例子,台灣的產業、政府、大部份民眾還無法接受真正的設計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有一陣子很瘋家具設計,mies van der rohe 的 bacelona chair和couch一套買下來至少五十萬台幣,Marcel Breuer的wassily chair一張至少三、五萬,心動但下不了手。回台後到了別人口中的「什麼都有」的家具街,心痛得下不了手,幾乎整條街成了現代家具的改造屠殺場。現代家具看似簡單入門,其實是最難的一環。 沒有了古典家具裝飾的雕花與複雜的外型,現代家具一旦錯了任何一項比例、材質、顏色、完成度...,缺點完全裸露。

我想特別提到黃金比例,這是一個最安全也最危險的比例,這也是讓一些學藝不精的設計師愚弄很多客戶的專有名詞。它是0.1.1.2.3.5.8.13.21.34.55.......(fabonacci series)每一個號碼都是前2個號碼的總和,除了0與1之外,它們任兩個號碼相除,皆相近1.618....。如果以視覺比例來講,這是一個很安全的比例,像一般的電視、電腦營幕比例,但是並不表示是最具設計感的比例。拿水來比喻,黃金比例像是喝白開水,它不會讓你中毒身亡但也不是瓊漿玉液。現代設計上不同的比例,有的像是冬日冷冽初融的山泉水,有的像夏日荷葉上的朝露。錯誤的比例會像是一灘積了很久養登格熱蚊子的臭水,避之不及,令人厭惡。

我常看到台灣辦桌的紅塑膠椅凳,沒有想到是工業革命和現代設計最具體最實用也最醜陋的完成品。完美的材質讓它可以廉價的大量生產,精巧的設計可以讓它疊高不佔空間,連喜氣洋洋的紅色都和dutch de stijl的三原色相呼應。我常想如果能把這把台灣經典帶到bauhaus,Walter Gropius 會不會叫大家乾脆解散回家,如果把這把椅子帶回工業革命時,william morris 的影響絕對不會只限於此。

當現代設計運動的精神與風潮盛行時,我們很窮,也很忙。民國草創,軍閥割據,國共互亂,抗日守台,民不聊生。不只我們,歐洲亞洲許多國家皆是如此。

我看到了雜誌煽風點火的介紹了上百家似乎垂手可得的全球名校,或把鎂光燈焦點打在台灣的幾所學校的設計系,會不會危險了點? 政府支持的決心有多久,產業的期望有多大,人民想進步的腳步有多急...一切一切都關係著這個好不容易冒出來的新芽。我無法斷言台灣的設計產業回收期,我只能說我曾經看到的東西。

art center有比例不低的亞洲學生。十多年前,大致分為台灣人、韓國人、日本人、泰國人。台灣人,多半是移民或家境很不錯的家庭,停車場裡的雙B轎車很多是台灣人的,男生多半念產品設計或汽車設計,女生多半念graphics或插畫。韓國人的組合也差不多,只是大部分沒那麼囂張有錢。日本人不多,零零落落的幾個留學生,再加上幾個家裡神秘超有錢的泰國人。在生活環境和工作薪資誘因下,art center 畢業回台的,當時很少。韓國學生畢業後回國效力的,保守估計至少有50%。

art center 每個科系都可以有廠商設計贊助project,只要少少的兩千美金起跳,就可以有一班比某些社會上設計師還專業的設計學生與主導老師,為你做牛做馬一學期。十多年前還算是蠻有錢的台灣,不管是私人企業或公家機關,沒有人出過這筆錢。那時的中國大陸政府,請汽車設計的學生,幫他們設計「國慶遊行時總理坐的大禮車」,當時傳為一時笑柄,覺得很草包。一些民主意識強烈的學生本來還想幫他們加具有緊急抗暴的坦克碾人裝置。現在看看,白癡的是我們。

James Miho是我以前的系主任,常去他的辦公室聊天。談西藏密宗喝茶,談他去找黑澤明時,這個我原本夢想要捨身嫁他的導演已經完全無法聽與說,無法改變天體運行肉體衰敗的過程。他也教我謹言慎行的重要性,談他加入軍隊打韓戰時,一群年輕的士兵在山動過夜,開始講些髒笑話荒唐事,其中一個人講了他遇到一個女人,他如何利用了她上了她捅了她甩了她,她又是如何的愚蠢與淫賤,再說了她的名。碰! 的一聲,james身旁的好友一槍轟了這個講髒事的人的腦袋,只說了一句:"她是我妹妹"。他也說到當初他的家族是如何作錯事,所以被天皇賜了這個女人名的姓: Miho(美和)....

後來miho被三星請去當「創新設計實驗室」(Innovative design lab of Samsung, IDS)的主導人,我想以他的經歷和見解,samsung請得動他也不只是「給你一大筆錢」的笨誘因。這是1994年的事了。最近幾年,韓國的設計產業在回收了,大筆大筆的資金,一批一批的人才,政府與企業的耐心與遠見,成功不是偶然。期間,相信大家也還記得韓國所經歷的金融風暴。

我們,還有時間小鼻子小眼睛的去妒嫉人家嗎?

我們,還能綁手綁腳的去追早我們10年開竅的彼岸與鄰國嗎?

今天,你去的是手作創意市集還是流行口愛工藝市集?

今天,你的房子是設計師嘔心瀝血的"現代簡約低調奢華日式禪風",再加上玻璃壁櫃裡並排的洋酒和阿彌陀佛,還有為了避煞加建的奇怪角度風水牆和門口仿高級義大利Versace浪漫水晶吊燈嗎?

今天,我們政府以獲利的觀點來重視設計,那萬一不如預期,那是再抬轎子的找個東西出來炒嗎?如果是那樣,不如埋頭製造核子炸彈,不時想到就拿它們來威脅日、韓、美、大陸,又可賺錢,又可出氣,又可增加國際重要性,多爽!

今天,我們有足夠的優秀師資嗎 ? 大部份的老師,知道如何做正確設計的判斷吧? 大部份的老師,有足夠的實務經驗吧? 大部份的老師,世界觀夠吧 ? 大部份的老師,知道他們任重而道遠吧?